-
沈逸:特朗普暗示将承诺反“台独”?大家不要高兴太早……
最后更新: 2025-10-23 07:50:08【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沈逸】
我们来聊一下特朗普最近关于台湾问题的表态。这应是这届美国政府较为罕见的、关于台湾问题的直观表达:在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会面时,美方领导人表示将于月底在韩国举行的中美元首峰会上与中国达成一项公平的贸易协定,且淡化了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发生冲突的风险。有关媒体及一些分析人士将此解读为“特朗普暗示将承诺反对‘台独’”。
特朗普总统与安东尼·阿尔巴尼斯总理签署关键矿产协议后握手。 图源:《纽约时报》
这一消息无疑引发各方关切,总体来看,现在初步可谈以下几点看法。
第一,这是中美实力变化的必然结果。
从宏观国际政治角度,尤其是运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体系去认识和理解,台湾问题的产生和由来,很清楚就是中美实力对比导致的。同样,美国的对台政策及相关政府对台湾问题的表态,首要、最核心、最底层、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就是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当时的对比情况以及变化发展趋势。
九三阅兵后,从贸易战开始的这一轮中美战略博弈中,中美力量对比态势的变化愈发清晰地表现出来。在台海问题上,美国的军事实力已不再是美方拥有的决定性筹码;在综合经济贸易等方面,中方的反制措施也显示美方不再对中方享有其认为的巨大实力优势。此时,无论是基于美国传统的实用主义,还是这届美国领导人在外交问题上的实用主义交易作风,考虑在一系列问题上做出让步以达成妥协,从而最大限度满足美国自身国家利益,都是一种必然。
从这个角度讲,这也揭示了一条核心逻辑:对中方而言,除了关注美国的言论、政策表态及细微变化,更应将力量用于改变中美实力对比,使实力对比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并保持这一趋势。
第二,美方领导人的这一表态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在这一轮中美战略博弈中,美方实际上处于没有有效牌或无牌可打的状态。
美方认为有效的牌,对中国产生的影响远小于其预期,其实力优势正在贬损,同时中方的反制措施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反制效果,让美国产生了痛感,所以美方必须进行相应的政策调整。
而且,有一点很不一样的是,现在美国领导人在国内政治中迫切需要某种政治得分。在外交领域,若能与中国达成某项协议,使中美关系进入一种新常态下的稳定状态,对他在外交上是有好处的。基于这样一种直白的动力推动,美方做出了这样一种暗示。当然,这种暗示也充满了这一届领导人典型的暧昧、让人充满想象且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格,这点也是非常清晰的。
第三,与美方相比,中国政府的一个核心特点,就是政策和战略具有持续性和稳定性。
与上届美国政府在旧金山峰会时,中方清晰提出了诉求,在台湾问题上,中方对美方的要求是禁止出售武器、明确表示反对“台独”以及支持中国的和平统一。随后会发现,整体博弈态势中,美方开始慢慢被实力对比的变化所改变,这种改变清晰可见。例如,到目前为止,特朗普6月份叫停了对台的武器军售;当时拜登政府没有说反对“台独”,而是说不支持“台独”,以继续保持模糊政策,而特朗普现在暗示若能有一些交易,自己可以反对“台独”。
至于支持和平统一,事实上中方给出的解释非常清晰,即使按照美国的说法,支持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那么和平统一当然是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方式。而且从中美关系的大方向和大框架来说,不存在交易不交易的问题,维持中美关系的稳定对双方都有利可图,如果美方能够接受中方的诉求,禁售武器、反对“台独”、支持中国和平统一,那么显然就拆掉了一个地雷,中美关系中最大的不确定性就不复存在。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方给出的诉求,也许美方会进行大交易式的解释,但从中国角度来说,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是题中应有之意。美方若做到这些,会改变中方对美国的印象和认知,这种印象和认知的改变所带来的政策变化,美方一定会说是交易,但实际上这是大的战略博弈的结果,而非一般意义上庸俗化理解的交易结果。
第四,整体来看,以目前看到的各种信息,例如美方开始搞单边贸易霸凌,中方进行对等反制,除了关税上的对等反制,针对美国的一些具体措施(如征收船运费)也有具体对等反制,还用稀土供应链对美方进行非对称但对等的反制,这些回应都正在取得效果。在台湾问题上也是如此,中美战略博弈整体上正在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变化。
当然,站在中国这边,我们仍需保持信心和耐心。因为历史上中美关系有很多次,包括美国在其外交历史上的很多次口头表态甚至书面签署行为,最终都只是言论,没有转变成行动、实质性落地。就拿台湾问题来讲,1950年代艾奇逊在美国新闻俱乐部发表演说时,还说台湾不在美国远东防线的第一条线里面;结果二战爆发后,美国直接冲进台湾海峡,搞出了台湾问题。也就是说,最终还是要看行动的,所以大家要保持充分的耐心,不要因为美方的一些表态就轻易改变看法。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8年前未经批准非法占地,云南富宁供电局被罚
2025-10-22 23:19 -
首次系统研究!秦始皇帝陵又有新发现
2025-10-22 21:31 考古 -
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李振品辞去市长职务
2025-10-22 20:25 廉政风暴 -
填补空白!我国首颗海洋盐度探测卫星完成在轨测试
2025-10-22 20:10 航空航天 -
张雪峰各平台账号已解封,此前被禁止关注
2025-10-22 17:48 -
上海市教委:长周期贯通培养,并非取消中考
2025-10-22 17:36 中西教育 -
如何求实发展、引领未来?《人民日报》头版连发四篇评论
2025-10-22 17:32 -
美国军工企业负责人称“应把台湾打造成超多刺豪猪”,国台办回应
2025-10-22 14:16 台湾 -
中国行业官宣,“远超国际预测”
2025-10-22 13:52 能源战略 -
郑丽文表态愿意赴大陆访问交流,国台办回应
2025-10-22 13:34 台湾 -
特朗普称中国大陆不想“进攻”台湾,国台办回应
2025-10-22 13:19 台湾 -
国台办: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大会将邀请台湾同胞出席
2025-10-22 11:19 台湾 -
郑丽文当选国民党主席,国台办回应
2025-10-22 10:43 台湾 -
王文涛部长会见空客公司CEO傅里
2025-10-22 10:01 -
近距离观看军舰?海景房广告泄露国家秘密被查
2025-10-22 07:23 网络安全 -
稳定运行超120小时,核聚变领域又一重要装备成功投产
2025-10-22 06:54 -
我国找矿有重大突破!
2025-10-21 21:33 -
我国氢氧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2025-10-21 20:56 航空航天 -
全国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公布
2025-10-21 20:28 中国经济 -
iPhone 17杀入5000元档!压力给到安卓机?
2025-10-21 16:18 未来方法论
相关推荐 -
美智库捅了台当局“马蜂窝”:山姆大叔不会施以援手 评论 74
特朗普金援干预下,米莱的经改实验迎来重大考验 评论 52
近160年来创纪录大丰收,这是美国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评论 144
美媒泼冷水:特朗普此行难有重大进展,东盟顾虑中国 评论 38
“这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加拿大必须反击” 评论 77最新闻 Hot-
美智库捅了台当局“马蜂窝”:山姆大叔不会施以援手
-
2架美军机在南海相继坠毁
-
卢浮宫窃案两名嫌疑人被捕:一人试图逃往阿尔及利亚
-
特鲁多与美国歌手水果姐首次公开恋情
-
近160年来创纪录大丰收,这是美国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
时隔五年,印度与中国内地恢复直航
-
特朗普金援干预下,米莱的经改实验迎来重大考验
-
签完字,东帝汶总理落泪
-
盛松成:经济高质量发展需平衡好消费和投资
-
巴防长警告:若未能达成协议,将导致“公开战争”
-
美媒泼冷水:特朗普此行难有重大进展,东盟顾虑中国
-
“在这个领域,美国可能进一步落后于中国”
-
捐了1.3亿美元发军饷的“特朗普朋友”是谁?美媒扒出来了
-
“这是特朗普的惯用伎俩,加拿大必须反击”
-
俄“海燕”核动力导弹完成关键试验,“射程近乎无限”
-
泰柬签了,“泰方将释放被扣押的18名柬士兵”
-

观察员
上海市互联网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中心